关于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 督导信息 - 镇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关于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24 10:27 栏目:督导信息 发布单位:督导室 点击量:51   【公开】

关于宁波市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

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宁波市镇海教师进修学校    兼职督学尹恩德

内容摘要:

2010年,宁波市镇海区在浙江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实验项目,目前有17所学校、40多个实验班开展数字化教与学研究,并逐渐走出了一条“政策保障、课题引领,活动促进”的区域发展之路。成立“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实践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实施“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深度推进区域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这是全区构建“优质、协调、均衡、和谐”的教育先行品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作调研,回顾总结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发展历程,分析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影响,为深入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   镇海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宁波市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截止2014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52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446.27元。计算机总数9781台,计算机生机比3.49:12007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2000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2005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2006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一千兆;2010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2014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

教学信息化

德育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

数字校园

 

信息技术泛在化

 

文本框: 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文本框: 教育现代化

文本框: 智慧教育文本框: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

2001年,自主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2011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2013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20151月,获得“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

 

1 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建设实施策略

如图1所示,镇海区智慧教育建设实施策略旨在通过教学信息化、德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三个方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并通过区域性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和信息技术的泛在化应用,达到“智慧教育”建设各项目标,从而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

二、   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实施过程

教育信息化落脚点在课堂。以“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为代表的教学信息化探索,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

通过实地走访17所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实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召开教师座谈会等形式,镇海区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实施过程总体情况如下。

1.没有政策就没有保障

1)由点及面,逐步推广

2011年,镇海区教育局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列为镇海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如图2所示,镇海区从2所学校,2个实验班开始,坚持迈小步、不停步,截至2014年底,已有17所学校(占全区中心级以上学校数的65%),35个班级的教学终端设备,超过40多个班级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与学项目实验。

 

2)教研互助,协同发展

2012年,镇海区教育局发文成立了“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教研大组,是为积极探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教学实践,构建教育新模式,而组建的一个跨学科、跨学校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教研大组整合了区域师干训、教研、教科、教育技术及项目实验学校等单位相关力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开展工作:

①年度工作会议

“教研大组”从成立开始,每年都举行一次年度工作会议,由教育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上一年的数字化教与学经验,交流各实验学校的数字化学习计划及课题开展情况,形成全区数字化教学实验项目年度计划。

②校本研修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以教研室为牵头单位,通过教科所、教育技术部门的业务指导,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学科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部分活动与常规的教研活动、学科教师学时培训等相结合。

③专项课题指导

每一所实验学校基本上都有一个以上的立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设计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评价体系并实践,探索教育新模式构建途径、方法等。这些课题由区教科所作为业务牵头指导单位,享受区级课题专项研究经费补贴,定期开展课题的研究、交流及汇报工作。

④区域研讨交流

区域性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的教师与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这些师生的使命感与自豪感,从而更有利于项目的区域推进。“教研大组”每年都在策划并实施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展示研讨活动。

2.没有课题就没有灵魂

教师活动

呈现情境

激趣引疑

提供探

索空间

网上自学

探究解疑

学生活动

整体感知

发现问题

成果展示

互动评价

实践应用

知识迁移

师生

互动

自主选择

探索形式

 

3: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语文阅读互动教学流程


目前,全区共有6项数字化教与学课题在省级及以上教育相关研究规划课题中立项,14项在市级立项。其中,镇海区中心学校研究的《数字化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践与研究》成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重点课题,图3为学校课题组研发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语文阅读互动教学流程图”。

镇海区骆驼中学研究的《一对一数字化平台背景下初中生学习指导模式的探索》成为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各市)研究课题;镇海区教育技术中心(原镇海区教育局教育条件装备站)研究的《区域性推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策略与实践》被列为2012年度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重点课题。

每一项课题均有明确的主题与实施的策略。对于区域层面来说,这些课题研究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等,但共同关注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生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共同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共同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21世纪学习技能的提升,结合教研大组的工作,每个学校的数字化教与学课题研究,有利于实验项目学校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3.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

有了活动,就有了活力与生气。对于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来说,经常性地关注他们,能激发教师与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从而更有利于项目实验的有序推进。自开展实验项目以来,我区组织了十多项区域层面上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有主题式的培训与研讨,也有论坛式的展示与交流;有为期半天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也有为期一周的数字化教学展示周活动。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34月,镇海区策划并举办以“走向无界课堂  推进‘三有’教学”为主题的首届“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为期5天的活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班的教师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品德、综合实践等小学各学科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教与学的实践与展示,每一位教师都认真进行了课后的反思。

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吸引了《人民网》、《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网易》、《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宁波市教科网》、《镇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或转载。

三、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实践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决定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为此,镇海区通过组建“教研大组”、开展专题培训、实施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尤其是在2015年上半年,镇海区组织举办了“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3次集中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经过3月至6月的学习与实践,学员们系统性地学习了《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和《信息课堂的合作学习》等理论课程,部分学员在“2015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展示与课堂教学反思。在整个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做好在线的预习、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及时提交教学设计作业、大胆尝试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的变革

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进一步问卷调查和座谈,可以发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参与调查的教师基本情况

四十多位教师报名参加了“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培训班历时4个月,开展了2次集中培训和1次教学实践展示与交流。培训结束后,44位教师参加了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这些教师按照任教学段分,高中2位、占总数的4.5%,初中10位、占总数的22.7%,小学32位、占总数的72.7%;其中,教龄在3年以下14位、占总数的31.8%,教龄3-5年的9位、占总数的20.5%,教龄6-10年的14位、占总数的31.8%,教龄在10年以上的7位、占总数的15.9%

1: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基本信息

任教学段

人数(单位:人)

教龄

人数(单位:人)

高中

2

3年以下

14

初中

10

3-5

9

小学

32

6-10

14

合计

44

10年以上

7

合计

44

44位教师按照学科分类,任教语文10位、数学14位、英语6位、信息技术学科6位、科学、美术、历史与社会等其它学科8位。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科的教师占了总数的68.2%,其它学科的教师占了总数的31.8%

(二)理论结合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参加“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有着跨学段跨学科的特点,这也极大地挑战了本次培训的目标与内容的设定。然而培训后,44位教师之中,有29位教师非常同意此次培训目标描述清晰、定位准确,另有14位教师比较同意,只有1位小学美术教师则认为一般。对培训目标设定与达成的满意度高达97.7%,可以说,本次培训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

当然这与培训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分不开的。44位教师都认为培训中实践性课程(如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实践观摩、情境体验等)在培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其中47.7%的教师认为实践性课程占了70%以上。43.2%的教师非常同意“培训内容能够紧贴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密切,实用性强”。

在谈到对本次培训内容的总体满意程度,有26位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15位教师选择比较满意,2位小学美术教师和1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了一般。理论与实践培训充分结合,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与学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也是教师对本次培训内容满意度高达93.2%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数字化教与学的背景下,教师专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教育技术方面专家的引领。本次专题培训,90.9%参与培训的教师认为,授课专家能激发您的学习动力,并与其他学员积极互动;88.6%的教师认为,专家讲授时能针对具体的问题,重视案例教学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44位教师都认为授课专家“理论水平高”,68.2%的教师认为此次培训师资的总体感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

(四)坚持需求导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谈到,“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觉得在哪些方面收获最大”时?学员们在许多方面都获得了能力提升。如图4所示,100%的教师认为“教育理念更新”方面收获最大,38.6%的教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能力”方面,38.6%的教师认为是“教育研究能力”方面,54.5%的教师认为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27.3%的教师认为是“沟通合作能力”方面,22.7%的教师认为是“创新能力”方面。

4: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能力提升情况

21位教师“非常同意”此次培训将对自己的工作和晋升很有帮助,15位教师持“比较同意”观点,8位教师则认为作用“一般”。90.9%的教师认为参加此次专题培训,感觉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与精神都是值得的,只有4位教师(2位小学语文、1位小学美术、1位小学信息技术)认为效果一般。

培训结束,有学员这样写下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并且在此项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极大的颠覆和提升”。

因此,有高达93.2%的教师会积极向其他未参加过此培训项目的教师推荐该项目,这也恰恰说明了此次数字化学习专题培训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四、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技术推进教育变革,镇海教育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1年初,镇海区率先提出全面开展“智慧教育”建设以来,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积累经验,已在省内外取得了一定影响力。近年来,镇海区已在省级及以上教育技术会议上介绍智慧教育建设经验6次。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洪伟、陈舒泛一行、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雷忠良一行等20多批次省内外教育考察团来镇考察智慧教育建设。201341214日,我区智慧教育阶段性成果《教学无界限 智慧启未来》受邀参加“2013上海教育博览会”展演活动,介绍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发展之路。20151月,镇海区获得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20154月,区域教学信息化案例《技术融合教学智慧引领课堂——以数字化教与学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活动。

(二)传统课堂逐步转变,智慧课堂新模式进一步形成

数字化教与学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有效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骆驼中心学校的金滢老师是镇海区最早开展数字化教与学实验的老师之一,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她所任教班级的小学数学已经从实验课展示走向了常态课应用,并多次代表镇海区在省内外作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展演交流。

镇海区中心学校的三步教学法(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骆驼中心学校的“悦享课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的“自主互助”数字化智慧课堂等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课堂逐渐发生了变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课堂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智慧课堂新模式逐步形成。

(三)实践以人为本理念,数字文化新内涵进一步丰富

数字化教与学项目的深入实践,使学生的个性成长、教师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尊重与展现,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业成长档案,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档案,并通过网络个人空间,实现共建共享,这已经是镇海教育的追求目标。2015年,镇海区25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将基本普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实验。围绕着数字化教与学,电子班牌、无线校园、云教学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智慧教育项目正在实施普及,全区各学校已经基本完成“宁波市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智慧教育让教育更具多样化与选择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轻负高质,学校的传统文化与特色插上了信息技术的翅膀,飞得更快、更高,区域的数字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五、   意见与建议

(一)需求引导、价值引领,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

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国家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化代表一个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将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改变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习惯,颠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以师生需求为导向,通过价值观的引领,做好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数据为本、资源为上,进一步构建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

智慧教育需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其核心就是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教育基础数据库的统一,使得各地各个应用系统都运行在统一的数据库基础之上,师生调用信息资源做到方便快捷。例如区域的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应该和师训平台进一步整合,相互调用信息资源。区域教育资源库,需要向“数字化教与学中心”建设,加强对教育教学过程性资源的建设与管理;等等。

(三)育人为本、教学为重,进一步加快教学与德育信息化发展

目前,各地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基础环境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投入较多。教学信息化方面相对薄弱,德育信息化工作内容就更少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电子书包)如何进一步增加实验学校数量,先期的实验学校如何从实验走向普及?投入数字化学习实验的教师如何激励?这些都需要从行政层面出台相应的长效激励政策,从教学业务方面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例如可否设立类似于数字化学习学科骨干教师的评选。

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快德育信息化探索步伐。家校共建,共同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建设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和谐的网络学习空间,真正培养学生面向21世纪的学习技能

(此文获2015年度宁波市教育督导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