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坚定前行——常州“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学习体会 - 新基础教育 - 镇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不忘初心 坚定前行——常州“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8-06-07 21:50 栏目:新基础教育 发布单位:区德育教研室 点击量:695   【公开】

2018年6月3日—5日,我们镇海区学生工作团队一行9人,在区中小学德育教研员葛过春老师的带领下赴常州戚墅堰东方小学参加为期一天半的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职工子弟第二小学,2004年划归地方政府管辖,遂更名为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学校坚持主动发展,以研究促学校整体转型。2007年开始参与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确立了“用心呵护生命成长,精心打造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成人与成事并举,进行了全新的变革实践。2012年5月成为“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学校,学校由工厂子弟学校迅速剧变、转型、提升,初步具有了现代新型学校特质。戚墅堰东方小学“食堂”变“学堂”的做法给我很多启发,历时两天的“我与运动”主题春季体育节也令我震撼。十余年扎实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东小人在努力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这种精神影响感染着我们,因此,虽然会场比较拥挤,我们仍然对会议充满向往,事实也的确如此。

一、论文的入编——会议的前移也精彩

跟以往的会议不同,这次新基础学生工作会议前一段时间,李家成老师就在群里进行了本次会议综述的撰写人员征集,同时开始不断地往会议微信群里分享与主题相关的一些文章,李老师说“所有新基础的伙伴都要理解‘前移后续’的思维和过程”。这些分享的文章中有与本次会议主题相关的优秀文章,有关于综述的写法指导,还有的是关于学习了这些分享文章后的心得体会,这些前移可以说是让我在会议前的一段时间就提前融入会议主题,提前思考这个主题,把会议的学习时段延长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日常的工作,我也陆续有了自己的思考,于是《美术学科与班级建设的共融共生——基于教师立场》一文火热出炉了,并向会议投稿,竟然被入选了,很感谢李老师的肯定与鼓励。第一次从这个视角思考美术教学,虽然是在学习了李老师的材料后仿写的,但仍然觉得挺有价值的,为自己点赞!

二、聚集的交流——认真把握积极准备

会议前几天突然发现李家成老师在会议群里发了一段话:“会议前期准备即将结束。同时请各位邀请发言人准备好发言PPT,届时提前拷贝或发送给会务组。本次会议强调学术性,所有发言请面向会议代表,拒绝‘读稿子’的发言。发言人都有会议论文,因此发言不需要面面俱到,建议突出重点;发言时间的控制是一种能力,拖拉一分钟,不仅影响会议进程,更说明自己时间控制能力很差,我们以较高标准来开这次会,期待共同的发展和新的探索。”李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赶紧查看会议安排,竟然在第一天上午的黄金时段发言名单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又接连看了几遍,确认无误。虽然正处于六一筹备最忙碌的时期,但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好好锻炼锻炼吧。于是我开始制作PPT,思考讲些什么?毕竟论文集大家都有,我需要补充一些材料中没有的内容。等修改好内容,我试读了一遍,竟然有二十多分钟,后面几天我又在控制时间与脱稿上努力加油!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步,在一个陌生的场地,在全国专家、老师们面前发言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吧!

三、难忘的研讨——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思考

“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日常、开放、交互、融通等基本特质,今天的几次现场提问、回应环节再次凸显了它的开放与互动,高强度的思维碰撞,高密度的问题接收与思考,令我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在我参加完现场发言后,我一边在聆听后面两位老师的分享,一边的关注微信群里的动态,大家对我前面的一位陈老师的发言提出了长达9个问题,不可谓是不小的考验。李家成老师向我提问:美术学科在审美素养或艺术修养等方面,与班级建设的融通可能性有哪些?我的回答是: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当然美术学科是主阵地,但在与班级建设的融通上有较多的可能性。如,我们的班级教室内部与外墙的美化就是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同时通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促进他们在美术课上进一步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这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融通的过程。会后我想,李老师是在引领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落到实地实践,既坚守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又积极探究学科与学生工作整合融通的育人价值。

尾声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翁文艳老师又向大家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学生领导力的理解。说实在,我还真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就简单表达了自己的第一感觉:说到领导力,我想到了情商,情商高的孩子,他肯定具有一定的领导力。四位老师回答结束,我觉得其他三位比我回答的好,也说明还要加强学习、思考与现场的磨练。最后,翁老师回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她说,关于领导力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与阐述,有的说是一种外在的职责、权利,有的说是一种影响力、亲和力,或是具有影响他人的综合能力。但是我们要把视线落到我们的终极目标——育人上。领导力是人一生中自我成长的能力,一种帮助他人成长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与他人共同成长的能力!讲得真好,我茅塞顿开!

两个环节的回答,都让我反思,真的需要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再反思、再重建,唯有不断学习与思考,我们才能在人云亦云中产生自己独立的智慧与体悟!才能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才能逐渐形成如翁老师所说的“框架思维”。

四、真实的教育——两个班队活动带来的反思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新基础教育观唤起我们对学生教育新的思考和新的认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形成生命成长的全程意识,聚集学生的成长需要,给学生真实的教育。这次东方小学分享的两个班队活动,都真实、自然,师生投入,现场生动,我们看到了学生真实的问题,真实的生长,真实的互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班队活动,老师们为了追求现场活动的效果,“演”的痕迹还很明显,“练”的度还有些没有把控好,有时候过于顺,反而看不到问题,看不到生成,缺少真实感。我想就像庞老师经常说的那样“因为有了扎实的日常研究,才有了这一次积淀性的呈现”。我们还是要回归日常,对于现场效果的没底气背后,是我们对日常坚持的不够,是我们还不够日常!

五、专家们的引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熊华生老师关于边界的提醒,余玲华老师的耕田理论,谢德华老师的泡茶见解等一系列专家的真知灼见,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感性的比喻,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李家成老师最后的发言,引人深思:1.流行。一个会议能不能让一个理念流行,让一套话语流行,这考验的是会议的质量!是命题的价值,我们甚至可以去创生一个新的命题。2.思维方式。我非常赞同翁文艳老师提出的“整体的结构的思维方式”和陆燕琴老师的“繁杂性思维”,我们有没有思维能力来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在尊重分学科分领域的独特价值时,看到它的局限性,在合的过程中,坚持分的独立性。3.策略。我们如何做到在坚守自己专业领域的基础上,追求一种融合的效力,在融合的基础上,尊重、发展每一个学科领域自己的独特性,涉及到学校层面的理念,涉及到区域层面的保障,以及项目的设置等。

六、会议的后续——下阶段做什么

1.整理专家的讲话,梳理自己这个阶段的学习,形成这篇学习体会文章;

2.根据葛老师要求,写好自己发言这个环节的局部新闻报道;

3.会议期间,我已与美术教研员联系,向他汇报了常州之行,也得到了他的肯定与鼓励,同时师傅也给我提出了调整标题与文章框架的建议,下阶段等有时间我要重新调整一下文章;

4.向校长汇报这次学习的核心内容,商讨学校中期评估结束后学生工作方面的反思重建,下一步工作主要思路;

5.梳理,内化,把这次会议形成的理念与经验文章分享给团队的伙伴。

(作者: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徐 英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