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教育督导通讯(第5期) - 督导信息 - 镇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镇海教育督导通讯(第5期)

  发布时间:2016-11-29 16:52 栏目:督导信息 发布单位:督导室 点击量:50   【公开】
镇海教育督导通讯  
                       (第5期)
 镇海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6年11月21日
镇海区开展省三级幼儿园区本级督导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2016〕21号文件关于“强化对省三级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力度”要求,镇海区教育督导室组织相关督学于2016年6月起对辖区内省三级幼儿园进行了专项督查。
    为保障督查工作的有效开展,督导室先期进行了认真准备,做好了方案制定,人员安排,落实材料准备、收集分析各项资料等事项。6月起,在各幼儿园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区教育督导室组织相关督学分3个组实地抽查了澥浦镇的殿跟、欢乐,骆驼街道的东禾、育苗等幼儿园。在现场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询问、查看设施等方式,对照省三级幼儿园的评估指标,进行了核实并初步进行了意见反馈。
    此次省三级幼儿园专项督导,了解掌握了本区省三级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推进了低层次幼儿园办园的规范化和保教质量的提升,为我区教育补短板,强优势,完善学前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镇海区责任区督学赴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学习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督学专业化水平,近日,区教育局督导科何亚利科长带领全区责任督学15人,前往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学习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
    两天里,全区责任督学听取了瓯海区督导办主任姜桂迈关于瓯海区创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的基本做法和迎检情况的介绍,实地走访了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听取了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督学赵成木关于该教育集团以“巴学园”为载体的特色课程体系报告,整个学习过程紧张充实,获益良多。
瓯海区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体系完整,制度保障有力,职责明确,程序到位;督导范围覆盖全学段,责任区机制运行畅通,八项督查内容落实有力。特别是针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发展性评价督导,结果运用效度明显,推进了区域教育的特色发展、个性发展,让督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课程改革,注重课程的顶层设计,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渗透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一核多元”,课程结构“凹凸相辅”,基础课程和拓展性课程高效融合,课程设置注重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实践性,该校结合办学特色开发的心理课程,让人大开眼界,目前已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督学们且行且思,此次瓯海之行为今后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创新化开展,提供了经验和范本,同时也为更好地指导、引领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一行来镇海考察交流

    7月12日至13日,温州市龙湾区教育局一行17人在郑小强局长的带领下,来到镇海考察交流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创建情况,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国华陪同考察。
周国华向客人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镇海区的教育概况以及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并着重介绍了镇海区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三大保障: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教育优先投入;二是各部门全力支持,保障创建合力;三是精心准备台账材料,保障指标精准支持。然后,区教育局督导科科长何亚利向考察组介绍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的创建过程及一些主要做法,并从“政策保障推进“、“指标解读精准”、“联动协作有效”、“材料梳理科学”等方面汇报了创建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听取介绍后,考察组按照科室职能,认真仔细地翻阅了创建台账资料。
    会后,考察组参观考察了镇海中学、镇海区务实学校、幸福苑幼儿园的校容校貌与办学情况,了解了我区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幼儿园的运作方式,尤其对镇海中学优雅的育人环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赞叹不已。
龙湾区教育局考察组认为,镇海区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强优势、补短板的行动力度大、精度准、有成效,其中不断提升民办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优质高中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巴学园”课程点燃教育梦想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课程建设学习收获
责任区督学:谢永波

    为进一步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督学专业化水平,6月中旬,区教育局督导科科长何亚利带领全区责任督学15人,前往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学习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创建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 
    两天里,全区责任督学认真听取了瓯海区督导办主任姜桂迈关于瓯海区创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的基本做法和迎检情况的介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瓯海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体系完整,制度保障有力,职责明确,程序到位;督导范围覆盖全学段,责任区机制运行畅通,八项督查内容落实有力。瓯海区的工作经验为我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规范、有序、创新化开展,提供了范本。而针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发展性评价督导,推进了区域教育的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的成功经验,更是让督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区责任督学还实地走访了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三个校区,听取了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督学赵成木关于该教育集团以“巴学园”为载体的特色课程体系报告,瓯海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让我们每位督学大开眼界。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该校的“巴学园”课程,也许对我区课程建设的推进有一些启迪。
   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06年,学校几度易名,先后称永嘉第三高等小学(简称梧田三高),梧田区中心小学(简称梧田区小),梧田镇小,梧田第一中心小学,2005年3月升格为瓯海区实验小学。2010年8月正式更名为“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校现拥有前汇、南瓯、龙霞三个校区。2015年该校在“积极教育”办学理念之下,提出并构架“巴学园课程”,回应“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物化“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现实意义。
    一、 在传承发展中构建课程哲学:积极学习 自能发展
“巴学园”一词来自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顽皮淘气的小豆豆在读小学一年级时被学校退学,妈妈送她到小林校长创办的“巴学园”里。在宽松自由随和的“巴学园”里,小林校长用关爱、包容、理解、尊重引导小豆豆健康快乐地成长,并逐渐长为一名优秀作家的故事。“巴学园”就成为一种“以人为本、呵护个性、激发兴趣”教育理想的伊甸园。“积极教育”与“巴学园” 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与呼应关系。
“巴学园课程”的理念秉承了积极教育的核心理念:“积极学习、自能发展”,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真正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幸福。培养目标: 爱学习、会关爱,乐生活、广兴趣,善探究、展特长,培养学生积极和美的人格,为学生自能发展奠定基础。“巴学园课程”具体包含如下几层内涵:
——“巴学园”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学园
    积极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做事方法。“巴学园课程”是充满魅力的课程,是所有学生神往的课程。在课程的巴学园里不仅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而且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地挖掘和激发自身存在的各种潜能,以“美人之美”的方法,把潜能变为显能,把显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实现厚积薄发,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得成功,达到“和而不同”之境界,因而,巴学园也成了学生积极学习的乐园。
——“巴学园”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乐园
    学校课程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需求,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学校课程建设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共性发展需求,还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巴学园里绽放不一样的光芒,凸显学校积极教育的校训——美人之美,和而不同。
——“巴学园”是推动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园
    自能是一种自我认知,更是一种自我激励。自能发展是一种成熟的、稳定的、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是主动发展的实力体现,是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是积极发展的创造力之源,是通往和美之境的车船,也当是科学发展的高级表现。学校满足学生自能发展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等自觉、自动、自发地在自己的巴学园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积极学习,使巴学园成为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园。

    二、在高效融合中设计课程结构:“凹凸相辅”
    “凹”与“凸”, 凹是基础,夯实的基础;是一种谦让,一种内敛与宽容下的谦让。“凸”是张扬,个性的张扬;是一种创造,一种内驱力与个性下的创造。“凹课程”为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共同性课程,学生在凹课程中汲取营养,夯实基础,发展自己。“凸课程”是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天赋特长而开发的特色性课程,代表了学校特色课程,意在凸显学生个体的个性成长与学校的特色发展。凹凸就像太极中的阴阳,相互相成,和谐统一。凹凸有致,相辅相成,扬长避短,即积极学习,又自能发展。 此课程设置中包括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三大板块。基础性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在课时上有底线保障。拓展性课程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为主,整个课程设置体现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设置上相互整合,内容全面,课时分配合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天数为单位,一到四年级保证每学年五天,五六年级十天。
    (一)“凹”课程------“善水行” 课程注重“内炼”与“外展 ”
“凹”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善水行”德育系列课程。国家课程,在课时安排上不删减不增加,以切实保障国家课程顺利实施。而精心设计的“善水行”德育系列课程更是体现了该校的积极教育办学思想。“善水行”德育课程分为水源、水滴、水花三类课程。它提出的总体目标“内炼学生品德修养,外展学生个性特长”。水源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中学生思想与安全的教育。水滴课程:通过对学生引导与教育,让思想转化为行为,是德育教育中学生行为与习惯的养成。 水花课程:丰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内容,根据自已的喜好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学习能掌握技能与技巧,初步形成特长,是德育教育中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展示。
    (二) “凸”课程----普及类课程融合三大特色
拓展性普及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求的设置,该校开设的普及类课程融合了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三大特色。开设《乡土温州》 从一个温州人的角度,认识温州,了解温州,从而产生热爱家乡,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情感。 特此开设《静心习字》、《经典趣读》,用传统文化与经典诗文铺陈人生最初底色。开设了 《班级聊吧》 ,这是一个供师生、亲子交流的一个平台,最亮丽的课程为 《爸妈课堂》,每学期一二节课,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职业特长,每位家长,给孩子带来社会生活中直观的各行各业与丰富的现实生活。
    (三)“凸”课程----个性类课程成就自我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就是促进每一个个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的自己。拓展性个性课程分为低、中、高年级,从音乐、运动、空间、语言、思维、自然观察、内省、人际交往等八大类,开设出近百门课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课时设置上,从“如何学习更有效”角度出发,设置了40分钟或80分钟两种课时长度。
    不同年级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学习进程的差异,在同一类型课程中也设置不同的小课程。比如心理类课程,针对低年段设置《感统训练游戏》,抓住学生感觉统合训练最佳与最后的时机,及时开展感统训练,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到中年级设置《认知拓展游戏》,训练重点转向观察力、注意力等角度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学习;高年级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前奏阶段,心理上的外向注意逐渐转向内在自我关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自己显得尤其重要,故此开设《能量觉醒游戏》。音乐类、空间类、运动类等课程设置上无不体现了年段特点,为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四)“凹”“凸”课程的有效补充----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巴学园课程中一个重要组成,主要引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补充以学业为主的校园生活课程。在这个社会实践课程设置中,一二年级一学年三天,三四年级五天,五六年级十天。分别是从亲近自然、健康生活与拓展视野等四个板块进行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现实需求,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三、 在不断实践中构建多元立体实施模式 ,点亮“巴学园”课程
    “巴学园”课程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渗透整个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一核多元”,课程结构“凹凸相辅”,课程设置注重多样性、层次性、综合性、实践性。该校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实施模式,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实施模式,从而真正点亮了“巴学园”课程。
    1.整合实施,构架学科校本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从学校实际出发,在不脱离课程纲要的情况下整合现行的国家课程教材,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校本课程。比如语文以群文阅读为抓手,坚持经典诵读(日有所诵)+单篇文章(教材白话文为主)+群文阅读(自主选择教材)+整本书阅读(必读书目+推荐书目)的大阅读观,坚持粗浅文章快一点、经典诗篇慢一些、经典诵读挤进去、大量阅读拓展开原则;品德学科以课题研究为途径,搜集与品德课文相对应的绘本资源,通过阅读和交流绘本故事,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品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课程根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对体育教学内容在不同水平授课时数参考比重,将校园足球课程融合进去。
    2.嵌入实施,突破学科边界,实现凹凸互补
由“基础性课程(凹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凸课程)”共同组成的学校“巴学园”课程。把凸课程嵌入到凹课程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实施,形成凹凸互补。既符合学校巴学园凹凸课程的结构特点,又符合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比如心理学科的主要实施渠道就是以“嵌入式”为主,与具体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体美相互融合,食之有味,寻之无痕,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好境界。
    3.按需选课,合理走班,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有权利进行选择,学校在拓展性课程(凸课程)开设近七十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在具体操作中,集中一个半天,以学生走班形式按需编班。各取所需,各有所长,真正体现“巴学园”的理想教育状态。
目前,瓯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积极教育”的整体办学思想影响下,不断加强“巴学园”课程建设,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学校特长,突出特色发展。 集团下属的三个校园已形成了前汇校区的心理健康特色、南瓯校区的民俗文化特色、龙霞校区的科技教育特色。课程特色推进校区特色,校区特色展现课程特色,实现了两者的无痕衔接,并努力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说话,让校园文化充分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作为一名责任督学与小学校长,我也一直行走在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摸索,一路前行。 而本次的温州学习之行,特别是“巴学园”课程的学习,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大力推动教育创新,深化课程改革,有了更多的启示和借鉴。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课改要激发学生内生性动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而作为一名校长要具有课改的领导力,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同时课改的推进过程要积极稳妥,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课改意识,明确了课改方向,不断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  何亚利   张志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送:市教育局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区府办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手机移动端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