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讲故事,授礼仪
吴海芳
在第一次诺贝尔的颁奖会后,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获奖者。记者问:“请问教授先生,你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白发教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是从幼儿园学到的。”在幼儿园学到饭前洗手,午后休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使用后要放整齐。教授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真理:一个人的文明礼仪是从小通过训练养成的,同时也说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
我原来的班上有个女孩子,性格比较特别,脾气非常暴躁,曾经多次顶撞老师,而且与同学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我曾经试过多种办法:循循善诱,不听;强硬手段,不吃;冷淡处理,无效……其实她的成绩一向以来都是不错的,只是经常因为纪律问题,性格问题,无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任何选票都非常低。
有一次,她和另外一个孩子吵架了,别的学生跑来告诉我,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个孩子不小心碰了她的铅笔盒,她就开始对那孩子大发脾气。当时,我的脑海中顿时冒出了我曾经在于丹教授讲论语中听来的一则小故事。我带她来到了教学楼后面的小河边,正值春季,阳光明媚,万物葱绿,空气也十分清新宜人,这为我们的谈话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她的火气也渐渐熄灭在这宁静的春色中了。我跟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很爱发脾气。有一次,他又因为一件小事而发脾气了。爸爸带孩子来到了篱笆旁边,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看,篱笆上的钉子都已经拔光了,但是那些洞永远留在了这里。其实,你每向你的亲人朋友发一次脾气,就是往他们的心上打了一个洞。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啊。”
我并不急着让她明白故事的意义,而是让她回去后好好想想,然后把这个故事和自己的感悟都写下来。第二天,这孩子交上来的东西让我感动,她写了整整三大张,比她平时的作文都长,把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她为什么要发脾气,把我跟她讲的故事以及这个故事给她的启发都写了下来。她说道:其实有时候,她也不想发脾气,但是又常常忍不住,那个故事使她明白了,她的忍不住曾经给许多人带来伤害,有老师、同学、亲人,更有自己。我很欣慰能看到她这么深刻的分析。
那天的晨会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六个字“言寡尤,行寡悔”。告诉学生: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想一想后果,就像钉子敲下去,哪怕以后再拔掉,篱笆已经不会复原了。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日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
在以后的学习中,她开始试着控制自己的脾气,自从上了五年级以来,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我由衷地为她的改变而高兴。
教育无小事,小事成大事,关注礼仪细节,才能成就完美服务。